临近年底,又是一波车企宣传销量的好日子。
据乘联会消息,东风日产11月销量达到135,816辆,同比增长8.2%,创下11月最佳销量纪录,连续八个月实现增长。1-11月累计销量为1,067,607台,同比下滑7.1%。
看起来东风日产销量连续回暖,累计销量也与去年同期相近对不对?那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。
2020年11月,轩逸系列售出65,338辆,同比增长23.6%,占到东风日产销量的48.1%。
通过简单的计算能看出来,东风日产11月比去年多卖出了10,271辆,而轩逸却比去年多买了12,473辆。换句话来说,轩逸提供了东风日产121%的增量,其余车型的累计销量仍在下滑。

在丰田、本田、大众接连推出中高端产品,且市场占比份额不断提升的今天,东风日产却还在依靠一款10万元左右的入门轿车来支撑销量,与当下消费升级的大环境背道而驰。极高的销量掩盖了东风日产车型销量极度不平衡的劣势,东风日产正在这种不正常的环境下,“快速回暖”。
东风日产,真的可以改名叫“东风轩逸”了。
任何一家强势的车企,都不可能仅依靠单一市场存活。如日中天的大众,也在近两年加速弥补SUV产品上的缺失,探岳、途岳等新产品也成为了各自细分市场中的知名车型;依靠SUV发家的长城,也在不遗余力的开拓皮卡以及新能源市场,长城炮和欧拉也给长城带来了不错的收益……
我们需要承认轩逸的成功以及在国人心中的地位,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,没有一款产品能保证自己经久不衰,就像换了三缸的福克斯跌落神坛,被撞断A柱的帕萨特已被雅阁甩远。
与同级车相比,采用1.6L发动机加一直被诟病的CVT变速箱的轩逸并没有什么优势,朗逸再不济也有MQB平台+EA211发动机加持,更不用提TNGA换代后的卡罗拉和雷凌。


轩逸能保持销量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“新老同售”的方法,而老气横秋的经典版轩逸还是车系的主力产品,在网约车市场混的风生水起。如果仅拿全新轩逸、朗逸、全新卡罗拉三者相比,轩逸的销量不及另外两款产品,配置、配置更没有优势可言。轩逸当下的销量水准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款车型所积累的产品口碑,以及日产品牌的经济、舒适性高的标签,不过这些优势随时可能被其他产品取代。
如果一个品牌的“大单品”出现了问题,那么整个品牌也会受到连带效应。当年不可一世的福克斯,在采用三缸机后迅速陨落,让长安福特整体现在都没缓过来神,这也给东风日产和轩逸带来了警示作用。
轩逸销量过高并不是东风日产面临的最大问题,而是其中高端车型上攻乏力。
作为日系三强最后一个换代的天籁,上市后的表现一直被雅阁和凯美瑞甩的远远的,现在连月销量过1万辆都要被拿出来大肆宣传下。其采用的2.0T VC-TURBO技术确实厉害,但价格也不菲,与日产品牌的调性极其不符。

曾经与东风日产销售聊天时,他们也说现在全新天籁卖的主要都是2.0L版本,2.0T车型非常难卖,店里有很多库存车消化不了。
反观隔壁的丰田凯美瑞,2.5L以及2.5L混动中高端车型占比已经达到60%以上,单车平均售价也比全新天籁高了很多。虽然日系三强的名号一直持续到现在,但是天籁已经无力与雅阁、凯美瑞相提并论,沦为了二线中型合资轿车。
与天籁一样,东风日产的另外几个中高端产品,西玛已经黯然停产、楼兰月销1-2两千辆左右半死不活、奇骏虽然仍有较高销量,但是相比CR-V和RAV4,换代进程缓慢,加之CVT变速箱屡发故障,产品口碑正在急速下降。此外,全新奇骏未来可能会采用1.5T三缸发动机,前景更加不明朗。
而日产曾向中国市场许诺尽快带来全新技术,结果又是如何?
全球纯电动车销冠——聆风没有来,而是上市了轩逸纯电、启辰D60 EV、T60 EV这样的“骗补”产品、e-POWER迟迟不来,混动市场已经被丰田、本田牢牢把握、VC-TURBO两年间只给了天籁和英菲尼迪QX50,以至于东风日产近几场发布会以及车展,都只能宣传下车机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,没有一款真正拿得出手的新车。
说道日产的辅助驾驶插一句,非常不智能,不信您自己去试试。
这些只是产品端的问题,还没涉及到营销、渠道、管理等方面,有机会再展开细说。
综合而言,东风日产现在处在“亚健康”发展阶段,轩逸的高光表现掩盖了背后的诸多问题。东风日产的崩塌,或许只在一瞬间。